本土繪畫的創造者李振明
文/劉國松
一個多世紀以來,我民族在列強船堅砲利的欺凌下,早已喪失信心與尊嚴,一時價值觀混亂,民族精神模糊。後又因與美國斷交和退出聯合國的雙重打擊,民心惶惶。好在政府及時提出「莊敬自強,處變不驚」的口號,再加上先前推出十大建設的成功,促使了經濟長足的發展,進而達至八0年代的經濟奇蹟,成為東亞四小龍之首。之前由我好友尉天驄教授創辦的《文學季刊》所提出的「鄉土文學運動」,造就出一批鄉土作家。隨後並轉化為「本土意識」的高漲,這本是二次世界大戰後,殖民地紛紛民族自決的必然產物。只可惜一度被別有用心的政客乘政治解嚴,將過去國民黨的白色恐怖統治與二二八慘事鎮壓,都歸罪於外省族群的新移民身上,欲挑起族群仇恨,從中獲取政治利益。如今二二八早已平反,一個生命共同體和新台灣人的概念,得到人民普遍的接受,族群得到空前的和諧。這樣,我們可以心平氣和地反省自問,到底台灣的本土文化是甚麼?本土繪畫又是甚麼呢?
是由日本學來的二手印象派的油畫嗎?是學自日本大和民族風格的膠彩畫嗎?還是模仿自西洋現代或後現代甚至裝置藝術呢?
大家都說,一切的藝術創作均來自生活。我們現在生活的現實,既不是宋元的社會,但也不是巴黎、紐約或東京的環境,而實際生長這縱的時間與橫的空間所交叉的四度空間的現代台灣。這縱的時間是五六千年來中華文化傳統,這橫的空間是深受西洋和日本現代文明衝擊的社會。現在是一個東西文化交流空前頻繁的時代,要想反映這一大時代的特質,就應該一方面從中華文化的舊傳統中,有認識地選擇保留並發揚光大;另方面從外來的新文明裡,有認識地選擇接受並消化吸收,創造一種真正屬於我們這一時代的、我們這一民族的獨特的台灣風格。
台灣的居民除了極少數的原住民外,全部都是先後來自大陸的漢民族,也保留著漢族的傳統文化與習俗。台灣現在保存著先民的遺蹟還甚多,就以高雄市立美術館於八十三年開館時所舉辦的「台灣地區繪畫發展回顧」展覽中,可以很清楚的看到,林朝英(台南人,一七三九--一八一六)所畫的《蕉石白鷺》,十分精彩,隨後王獻深、范耀庚、陳亦樵和郭藻臣等人所留傳下來的作品之精,絕不亞於他們同時代的中原畫家。西洋油畫和東洋膠彩畫是日本統治台灣之後才帶進來的,要比水墨畫晚了兩個來世紀呢!
有些學者說,台灣是一個孤島,遠離大陸,屬於海洋性文化,與大陸文化不同,我非常贊同。大陸文化與海洋文化最大的不同,是大陸性文化有其主流思想,一脈相傳,繪畫的演變緩慢,保守了六七百年的文人畫到了20世紀末才發展而成新文人畫;而海洋性文化容易受到四面八方的影響,較快吸收並消化外來文化,成為本身的營養,豐富與發揚本民族的傳統繪畫,更有突變的現象。六0年代初現代水墨的出現,就是台灣繪畫突變的一個結果,也是真正由台灣居民所創造出來「本土繪畫」,獨特的台灣現代繪畫。不但如此,而且還是在東亞儒家文化共同體、東方畫系的水墨畫發展中,首先創造出現代水墨畫的地區。隨後更影響到日本、韓國、香港、東南亞、乃至中國大陸。我們在為了台灣的經濟奇蹟、政治民主沾沾得意之餘,也應該為台灣的本土繪畫----現代水墨畫的成就與影響感到驕傲才對。
創會於
在成立畫會之前的1994年,由我主持策劃的「中國現代水墨畫大展」以及同時舉行的「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」,約集海內外的水墨創作實踐者與學術理論學者,匯聚一堂探討新時代到來水墨畫的未來發展,會後由台灣美術館結集出版畫冊和《現代中國水墨畫學術研討會論文專輯暨研討記錄》,這個展覽活動,對於之後二十多年的兩岸水墨發展,確實做出了不小的帶動與影響。
而當時的李振明與我都居住和任教於台中地區大學的美術系,這小老弟的積極作為,不管是在自己水墨創作或是推動水墨畫壇的發展上,都相當的賣力與用心,對於我主持的畫會活動的推展上,著實有著不少的協助。即使在1999年,羅芳獲選為第三任會長後,李振明仍繼續協助其推動水墨的發展。李振明從前輩的經驗中學習,並作為後輩的領頭羊,一同不斷地向前邁進。
2001後,李振明回到母校台灣師範大學美術系,繼續他的水墨教學工作。從教授、系主任到院長期間,持續積極任事。經由他的提議,我也受到台師大的肯定禮聘,擔任講座教授迄今。期間在李振明的策展下,推舉我為學術主持,我們在台北辦理了兩屆頗受好評的國際水墨大展及學術研討會。看到我從年輕開始倡導的水墨現代化運動,終於有了接續者,並且開枝散業,蔚為水墨新潮,心中頗感欣慰。
2013年李振明卸下院長職務後,到了首爾的東國大學擔任客座教授一年,繼續宣揚水墨現代化的理念。並協助韓籍好友金相澈在2018年協同策展「韓國全南水墨雙年展」。這幾年在卸下行政工作的牽絆後,讓他更專心於創作,今年2019李振明彙整其多年的水墨作品,在國父紀念館中山國家畫廊的邀約下,辦理他的大型展覽,期待他能在回顧後,繼續更為向前的大步邁進。
李振明可以說是台灣當代水墨畫的代表人物,他在台灣這片土地上,真正的有選擇地保留與發揚了傳統水墨畫,同時又有選擇地吸收與消化了西洋現代的文明,並且有意識地與環保觀念相結合,從生態議題的關注、到在地人文的關心與土地環境的關懷,讓水墨從切身的生活出發,並拓展出李振明水墨作品的個人風格,創造出極富人性的繪畫作品來。
人人都喊創造,真正能創造的有幾個?創造不是一件容易的事。今天我在百忙中,仍願提筆為文向各位推薦,是希望大家來看看李振明是如何達到創造的。(2019.5.4)
留言
張貼留言